摆脱“千镇一面”, 古镇才能吸引更多游客
(相关资料图)
作者:江德斌
统一的小桥流水、青砖白墙绿瓦、红灯笼;无论哪个古镇都有卖丝绸的、卖钥匙扣的、卖手工首饰的;甚至连“特色小吃”都变得千篇一律,臭豆腐、烤肠、甑糕……不知何时起,古镇渐渐“长”得越来越像,古镇里的商铺和特色小吃也越来越像,相似性渐渐地取代了每个古镇的独特性,全国各地古镇的“查重率”甚至高达99%。
古镇承载着岁月的洗礼,历史文化、民间习俗各不相同,独特的人文韵味吸引着广大游客。但是近年来,伴随着古镇商业化开发热潮,许多古镇的原住民生活元素消失,被商业元素取代,出现了相似的商铺、特色小吃等,导致古镇之间的独特性逐渐淡化,呈现出“千镇一面”的尴尬。
许多古镇的特色小吃、商品,原本主要针对本地居民,手工制品供应量有限,风格、风味相对独特。在成为旅游景点后,住家逐渐变成了商铺,商家基于利益驱动,在销售方面迎合游客需求,虽仍然以纪念品、特色小吃为主,但是为赚取更多利润,改为批发商供应,特色制品变成了工业化、流水线制品,独特性逐渐消失,对游客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。
“千镇一面”的根源,在于古镇过度商业化开发,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,在开发设计时急于求成,热衷模仿、照搬商业化运营成功的古镇,同时对商业业态疏于统筹管理,未能有效规制商家,没有保存古镇的独特性。如此一来,游客体验感下滑,吐槽不断,购买欲望和重游率降低,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劝退的帖子。可见,如果此种情况再延续下去,古镇旅游将遭遇生存危机。
因此,旅游管理部门在开发古镇时,需要高瞻远瞩,在保护古镇历史文化和商业运营之间取得平衡,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商业竞争,保持古镇的宜居性和文化环境。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,保存古镇本地特色的习俗,使古镇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,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。
同时,有关部门要实施严格的商业管理制度,鼓励商家提供更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品和服务,鼓励具有独特性、个性化的商业创意。除了销售纪念品、特色小吃之外,商家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,例如,古镇研学、文化体验、手工制作等。这样,可以真正增加游客对于古镇的兴趣和认识,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,提高游览时长和消费水平,有利于古镇的可持续发展。(江德斌)
标签: